《重新思考:知所未知的力量》

“拥有智慧的标志,是知道何时放下你视若珍宝的工具和那些你身份中最珍视的部分。”

旧的问题可以有新的解决方案,新的问题可以用旧方案解决。知识不是力量,被重新组合过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

人脑是个机器,像神经网络一样去喂养它训练它,我们可以摆脱陈腐,挣脱愚昧,一步一步距离智慧更近一点。

一、自我: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两个故事

1、美国森林大火,15个消防特种兵空降附近山顶,任务找到合适的位置挖一条隔离带,控制火势范围,把火引到一个没有太多可燃物的地方。火势蔓延太快,任务立即变成逃生,15个人向外逃跑,冲向安全地带。只有一个人在原地点燃身边的草地。15人最终只有2人存活,其中两人是跑的快,另一人是点火烧草的人——清除周边的可燃物趴下用水布捂住口鼻,15分钟以后,大火从他周边经过。

2、麦克·拉扎里迪斯1999年发明黑莓,像电脑一樣的全键盘、专属的邮件推送业务、安全可靠的系統,很長時間里全球智能手机的領導者。2009年夏天,2014年不到1%。07年,第一代iPhone,取消物理键盘全触控屏。拉扎里迪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玻璃上打字的」08年全球市场从2G向3G,苹果和安卓上线了应用商店,拉扎里迪斯仍然坚信人需要的是一台收发工作邮件和接打電話的手机,而不是一台装滿了家庭娱乐应用程序的手机,2010年,拉扎里迪斯又放弃了即時通信业务,错過了WhatsApp。在拉扎里迪斯眼中,黑莓手机始終是一个生产力工具,他只想为几百万铁粉服务,放弃了几十亿人的大市场。

重新思考之难

阻碍重新思考的障碍:陷入关系冲突,而非任务冲突。过度个人化、情绪化。过度自信。不能承认自己犯错

环境逼迫重新思考:2011年,一个人每天消化的信息是25年前的5倍之多。1950年,医学知识大约需要50年才能翻倍,而到了1980年,医学知识每7年增加一倍,到了2010年,每3.5年增加一倍……如果在世界加速前进的时候,我们固守旧观念, 知识就会落后,接受新东西的能力也在退化,人们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寻求更好的出路。

萧伯纳:”不改变就不可能进步,那些连自己的思想都改变不了的人,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上学听老师,上班后接受老板指令,处事中接受大众的审判,很少有人能打破执念,重新思考答案。

保持对任何理论的怀疑、适度的自我怀疑,谦虚和好奇,敢于放下曾经的拥有的一切偏见是重新思考必备的条件。

4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随意切换的场景

1.传教士:坚持自己的理念,到处宣扬自己相信的

2.检察官:通过整理论据证明他人错误,动不动就论断别人

3.政客:找别人喜欢听而又对自己有好处的话说

4.科学家:怀疑已知,重新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观点

像个科学家一样思考

当有一个想法时,通过数据和实验方法来进行验证。

当处于科学家模式时,我们不会从答案或者解决方案出发,而是以问题和难点为引导。我们不会凭直觉说教,而是会有根据地进行讲授。我们不仅对其他人的观点持良性的怀疑态度,还敢于否定自己的论点。

当质疑现在的理解时,我们会对缺少的信息感到好奇。这种探索使我们有了新的发现,通过强化“知无涯”来保持谦逊。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未知”就是智慧。

随时保持观点转换的灵活性:观点为我服务,不是我为了观点服务

*凯恩斯的答案

用价值观而不是观点来定义你的身份:我是一个有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能够更新认知观点的人,而不是一个盲目维护自己观点的人。不把过去的观念作为当前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寻找反面例子和数字来反驳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思考。

我们总是把接受不同意见上升到背叛自己理念的高度。我们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听,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合的说法或"事实",选择性吸收。

我们常常把经验与能力混为一谈:人们容易高估自己开车的水平,因为每天开车,但会低估自己绘画的水平,因为不常画画。

七月效应:每年七月医院病人死亡率会上升,因为新一届美国住院医生上岗,研究表明事故不是因为新来的医生缺少经验,而是因为他们太自信,无知无畏。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形成刻板的意见,不接收新思想,因为聪明人最容易找到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

真正的聪明人是不断学习的人。他们不吹嘘自己知道多少,而是感慨自己知识的有限。

阿西莫夫:真正的大发现不是来自一时的灵感,而是始于"这个问题有意思…"。

卡尼曼"太好了,我错了",

瑞达里欧:如果你回头看看这一年而没发现自己做了傻事,那你这一年白过了,啥也没学到。

学习不是要加强自己已有的想法,而是要让自己的知识不断扩展。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就是智慧。

不要对自己的知识过于自信,混淆了对自己的自信和能力的肯定。

保持存疑辩证的精神:有了自我怀疑那就是一个很好提高自己认知的机会。

享受自己是错的愉悦感:当你犯了错,那也意味着你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减少证明自己的执念,而是快乐的自我提高。

向周边的人学习:每个人都有你不知道的内容。不要给自己营造都是支持你赞美你的环境,也要有不断挑战你的圈子;有些时候你的对手和敌人反而是让你提升最快的方式。

不要逃避冲突和争执:贝索斯:一个人要是想老对,就得多听别人的,常常改变主意。如果你不常改主意,就会老错。如果别人有不同意见,那太好了,说来听听。

寻找与你观点相反的信息:要积极地了解那些挑战你的想法的观点,以此对抗证真偏差,打破“过滤泡”,逃离“回音室”即使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你也要先跟随那些能让你思考的人。

不要被困在愚昧之巅:不要把自信和能力混为一谈。你越是认为自己做得好,就越有可能高估自己、停滞不前。

*越无知越自信

不要惧怕怀疑,拥抱怀疑:把“怀疑自我”定义为一个成长的机会。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同时质疑自己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拥抱错误,主动犯错:错误是发现新事物的标志,从自我证明转向自我提高。

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学习新东西:每个人都会比你更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关注别人。

构建挑战网络:你需要周围有最有想法的批评者,一旦确认,就邀请他们质疑你的观点,你要提前展示开放的态度。

不要回避建设性冲突:分清有价值的冲突和无价值的冲突。

不改变就不可能进步,那些连自己的思想都改变不了的人,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智商并不能保证思维敏捷,如果缺少改变想法的动力,那么无论有多高的智商你都会错过很多重新思考的机会

谦虚是一种可渗 透的过滤器,可以吸收生活经验,将其转化成知识和智慧,而自大是一个橡胶保护罩,生活经验只会被它反 弹回去

二、人际:“真正关注他人”才能说服

故事

一个世界辩论赛冠军和AI辩论天才辩论,看谁能打动下面的观众。AI严谨,充实,密不透风。冠军一边同意天才的数据和一些论点,一边指出天才只考虑了问题的一方面,而问题本身没那么简单。最后人类冠军获胜。

AI的学习样板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辩论方式:坚持己见,使用大量数据却缺少听取别人意见加以吸收改进自己论点的能力,不能超越人们最常有的思维模式。人类冠军正是利用这一点,先同意对方明显有道理的地方,然后集中精力在少数几个相对较弱的论点,反复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而不是搞一大堆数据,最后赢得了观众。

你让两个球队的球迷给敌对一方下个结论,缺点都是"傲慢,无礼,讨厌,具进攻性…”,优点都是"忠诚,激情,专一…"。

聆听需要刻意练习:沟通的关键不是劝说,甚至不是哄骗,而是倾听。倾听不仅可以给人们空间,让人们思考自己的观点还是尊重和关心的表现当我们试图打开别人的心扉时,倾听通常比交谈效果好。一个好的开始方式是增加提问,减少陈述。

多问问对方是如何形成想法而不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当问对方why的时候,当描述自己为什么会持有极端的观点时,人们往往会强化对观念的承诺并加倍固化观点。

而当试图解释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时,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身理解的局限性,并开始调整一些想法。但如果是how,对方可能会在梳理这个观点的过程中,自己也会重新思考,认知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或者漏洞。

当他人变得敌对时,如果你把争论看作打仗,你的回应就是要么进攻,要么撤退。如果把它视为一支舞蹈,那么你还有另一个选择,你可以横跨一步。就对话本身进行对话,会把注意力从分歧的实质转移到对话的过程上。对方表达的愤怒和敌意越多,你表现出的好奇和兴趣就越多。当某人失去控制时,你的平静反而更能彰显力量。这会让他们情绪失控,很少有人会尖叫着说:“尖叫是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

我们自己的许多观点都是武断的,在没有严谨数据或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形成了观点,有时候人的偏见都是基于文化和传统自己并不自知。为了帮助他人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我们要问问他们如果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或地点,他们的观念会有怎样的变化。

找到共同利益点:这是辩论、谈判和协商中的基本出发点。辩论是舞蹈,不是战斗。承认共性并不会使你变弱,这表明你愿意讨论什么是真相,并促使对方考虑你的观点。

少即是多:太多不同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就可能让听众产生防御心理,并可能导致他们用最不起眼的观点反对你的整个论点。不如从几个最强论点不断深入强化它们。

要让对方感受到拥有选择自由的权利: 不管你是有多么想说服对方,但是没有想要有自己被胁迫同意的感觉,有时候人们拒绝辩论,并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行为被控制的感觉。因此,你需要提醒人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某种观点,从而尊重他人的自主性。

如何让争论回归到争论本身就事论事:当彼此的情绪都很高时,要像个外交官一样回归到争论的问题本身。就对话的感受进行沟通。问对方“ 需要什么样的证据和数据才能改变观点?”谈判专家经常采用的做法。他们更有可能去评价自己对交流过程的感受,并检验自己对对方感受的理解。我对这次讨论的展开方式感到失望,你觉得失望吗?我希望你会认为这个提议是公平的,我想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你是不是认为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优点?老实说,你对我的数据的反应让我有点儿困惑。如果不重视我所做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要招募我作为合伙人?

三、组织:不断进化的开放

主动让有争议的话题复杂化: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用棱镜的多个镜面进行审视,看到问题的灰度,让大脑更开放。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问题。

不知道某个知识是正常的,不要自我贬低。

扔掉自己的十年计划:激情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不断培养的。只需要提前一步计划。保持一个开放好奇的心态,不断更新认知和学习新的东西。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接下来一两年里为想要学习和贡献的事情做好计划,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保持kai放态度

每周认知小自省,每年人生大反省:是否有新的认知提高,重新审核你的价值观和目标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样的认知升级。

扩大你的情感范围:做个低敏感的人,扩大接纳自己情绪的空间。想要进行有价值的谈话,不必一定消除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你可以拥有混合复杂的情绪。

建立心理安全感:你的团队里,让所有人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去质疑和挑战现状和权威,而不会因此受到惩罚。对谷歌研究中,发现最重要的差异不是谁在团队中,甚至不是工作多么有意义,而是心理安全。心理安全不是一个放松标准,不是让人们感到舒适、友善和愉快,或无条件地给予赞扬。心理安全意味着培养尊重、信任和开放的氛围,人们在其中可以表达担忧和提出建议,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

给领导者的标准建议是,现为开放性和包容性树立榜样,再去征求员工对改进组织的反馈意见,这样会让人们觉得冒险发表意见是安全的。

几年前,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舒硕士想为他们的年度喜剧节目录制一段视频。如果在座的你们创意,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会录什么?他们录制的是“毒舌课评”,视频中,教师们会朗读学生在课程评估中给自己的最严厉的评论。“这可能是我这辈子上过的最差的一门课。”一位教授这样读道,他看上去很受挫。“实话说,这个教授是个令人讨厌的人。但她是个不错的令人讨厌的人。”“你真傻,让我想起了提线木偶。”我把这段视频发给了盖茨基金会。问她如果在盖茨基金会做类似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帮助组织提高心理安全。梅琳达盖茨不仅人为这种做法可行,还向全公司的高管层发起挑战,她阅读了一位员工的抱怨,在镜头前做出最真实的反应。

带来的变化呢?员工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倾向。想要承认自身在不断进步,我们需要自信谦逊。这彰显出我们更关心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证明。这种心态如果在组织中能够广泛传播,就可以给人们表达想法的自由和勇气。

心理安全是为了消除对挑战权威的恐惧,不一定要促使我们从一开始就质疑权威。

要意义,不要去追求幸福

当我们思考如何规划人生时,很少有什么比幸福更重要。在美国,追求幸福是如此宝贵,甚至成为《独立宣言》中三项不可剥夺的权利之一。然而,现在的我们追求到幸福了吗?你幸福了吗?

人们越看重幸福,生活就越不幸福。当追寻幸福时,我们忙于评判生活而没有真正体验生活。我们不是在品味快乐时光,而是在思考为什么生活没有更快乐。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追求幸福感的峰值,而忽视了一个事实:幸福更多地取决于积极情绪的频率,而不是其强度。当追求幸福时,我们以牺牲目的为代价,过分强调快乐。

意义感比幸福感对健康更有利。在工作中,有目标的人比寻找快乐的人能更成功地追求自己的激情,辞职的概率也更低。当快乐消逝时,意义往往会更持久。

改变自己的行动而非环境

换一个新环境并不足以得到幸福。我们的幸福往往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而不是我们在哪里。给我们带来意义和归属感的是我们自身的行动,而不是周围的环境。

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常常从改变环境开始,我们希望在更温暖的气候或更友好的城市里找到幸福,而任何由这些选择带来的快乐通常都是暂时的。海明威:“你不能通过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来摆脱自己”。

可以通过加入一个新的俱乐部,调整生活习惯或开始一个新习惯养成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去体验这个过程带给你的持久快乐。

一位负责长期重症监护病房的清洁工,她会主动定期重新整理墙上的画,希望风景的变化能够刺激昏迷患者的知觉。她说:“不,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是我作为人的一部分。”

定期进行“人生体检”

你可以评估自己学习了多少新知识,你的观念和目标是如何演变的,下一步计划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对父母和伴侣进行关系“体检”,每年一两次,看我们对彼此的期望是如何改变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